十地寄報

十地寄報
﹝出華嚴經﹞ 十地寄報者, 謂十地菩薩, 寄生諸天王等報也。 昔金剛藏菩薩為眾說十地菩薩修行法門, 自行化他, 成大功德, 感報多作諸天王等, 威力自在, 化導眾生, 令修善法也。 〔一、 閻浮提王〕, 梵語閻浮提, 華言勝金洲。 謂歡喜地菩薩, 修行初地法門, 成大功德, 多作閻浮提王, 掌護正法, 諸所作業, 念佛法僧, 能大惠施周給孤露, 以法化世一切眾生, 令修善行, 統領閻浮, 故云閻浮提王。 〔二、 轉輪聖王〕, 謂離垢地菩薩, 修行二地法門, 成就功德, 多作轉輪聖王, 為大法主, 王四天下, 有自在力, 能除眾生破戒之垢, 以善方便, 令其安住十善道中; 為大施主, 周遍給濟, 諸所作業, 念佛法僧; 在大眾中, 為首為勝; 受金輪寶, 統領四洲, 故云轉輪聖王。 (四天下者, 東弗于逮、 南閻浮提、 西瞿耶尼、 北鬱單越, 即四洲也。 十善者, 不殺、 不盜、 不邪婬、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不貪、 不瞋、 不邪見也。 ) 〔三、 忉利天王〕, 梵語忉利, 華言三十三, 即帝釋天主, 居須彌山頂。 謂發光地菩薩, 修行三地法門, 成大功德, 多作三十三天之主。 以大方便, 化諸眾生, 及諸天眾, 捨離貪欲, 住於善道, 故云忉利天王。 (帝釋, 梵語釋提桓因, 華言能天主; 言帝釋者, 華梵雙舉也。 梵語須彌, 華言妙高。 ) 〔四、 夜摩天王〕, 梵語夜摩, 華言時分。 以其時時唱快樂故也。 謂焰慧地菩薩, 修行四地法門, 具大功德, 多作夜摩天王。 以善方便, 除眾生惑, 令住正見, 諸所作業, 念佛法僧; 統領天眾, 隨所應度, 不失於時, 故云夜摩天王。 〔五、 兜率陀天王〕, 梵語兜率陀, 華言知足。 以其於五欲塵境, 能知足故也。 謂難勝地菩薩, 修行五地法門, 集諸功德, 多作兜率陀天王。 能伏一切外道邪見, 令諸眾生, 住實諦中, 諸所作業, 念佛法僧, 統領天眾, 常令自他恒念知足, 故云兜率陀天王。 〔六、 善化天王〕, 謂現前地菩薩, 修行六地法門, 成就功德, 多作善化天王。 所作自在, 一切聲聞難問, 無能退屈, 統領天眾, 善能教化, 令他除滅我慢之心, 故云善化天王。 〔七、 自在天王〕, 謂遠行地菩薩, 修行七地法門, 具足菩提功德大願, 多作自在天王。 善為眾生說所證法, 令其得入, 無有退轉; 統領天眾, 善行教化, 皆得自在, 故云自在天王。 〔八、 大梵天王〕, 梵, 梵語具云梵迦夷, 華言淨身。 謂不動地菩薩, 修行八地法門, 成大功德, 多作第二禪大梵天王, 主千世界, 能為聲聞、 辟支佛等, 善說諸義, 普運慈心, 放大光明, 照千世界, 令諸眾生得大自在, 故云大梵天王。 (辟支, 梵語具云辟支迦羅, 華言緣覺。 ) 〔九、 大梵天王〕, 謂善慧地菩薩, 修行九地法門, 獲大神通, 多作第三禪大梵天王, 主二千世界, 能為聲聞、 緣覺及菩薩眾, 分別演說波羅蜜行, 所有難問, 無能屈者; 身出光明, 照二千界, 除諸昏暗, 饒益眾生, 故云大梵天王。 (梵語波羅蜜, 華言到彼岸。 ) 〔十、 摩醯首羅天王〕, 梵語摩醯首羅, 華言大自在。 謂法雲地菩薩, 修行十地法門, 具足眾德, 多作第四禪摩醯首羅天王, 主三千世界; 於法自在, 能授聲聞、 獨覺、 一切菩薩, 波羅蜜道, 所有問難, 無能屈者; 以自光明, 能令眾生, 身心清涼, 皆得安隱, 故云摩醯首羅天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 2013.

Игры ⚽ Нужен реферат?

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

Direct link
Do a right-click on the link above
and select “Copy Link”